王楠和他的“丟丟APP”事業
——訪長沙丟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楠
摘要:陳小姐大喜,趕緊打電話到車站派出所詢問,經信息核對后,民警告訴陳小姐待她回長沙后,憑身份證明就可以去領取。據粗略統計,該公司自今年創辦以來,僅長沙每個月丟失物品在萬件以上,通過丟丟平臺80%丟失物品失而復得。在失物招領室里,王楠見到了堆積如山的錢包、手機、衣服、證件等各式物品。
本報記者 楊德成報道
提起掉東西,不論男女老少,每個人都難免,大都有過掉東西的經歷。掉了東西怎么辦?如今有人幫你找回——那就是“丟丟APP”。
“人在工作緊張匆忙或失意的時候,難免粗心大意,掉這掉那。如掉鑰匙、身份證、記者證、銀行卡、發票、公文包、手機,甚至小孩等等。掉了身份證、銀行卡要去補辦掛失,手續繁雜;有些東西掉了無法補辦,給遺失者造成困惑和痛苦。那么每天有多少人掉東西呢?比方說,每千人中每天有一個人掉東西,那么一個省級城市六百至八百萬人左右,每天就有上千人掉東西,一個省幾千萬人,每天就有上萬人掉東西,一個國家十多億人那數字更驚人。鑰匙掉了開不了門,銀行卡丟了要掛失補辦,這不僅影響工作和生活,更浪費時間和精力,我們創建網絡‘丟丟APP’平臺,就是讓掉東西的和撿東西的人在‘丟丟APP’平臺上發布和交易,為千千萬萬個家庭排憂解難,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更傳承了中華民族拾物不昧的好風尚、好風氣。”日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在長沙麓谷創業園丟丟公司采訪時,王楠總經理對記者說。
據介紹,“丟丟APP”網絡平臺是針對全國,即用戶可以在主頁面定位自己所在的城市,或者手動選擇丟失/拾到物品的城市,讓“失與拾”不再受到時空的局限。
長沙市民陳小姐本月在長沙高鐵南站取票時,將手機遺忘在取票機上,當她發現時,自己已經乘上了長沙到廣州的列車上。鄰座的小伙看她心急的樣子,問清情況后掏出了自己的手機操作一番,說要幫她找回手機。一個多小時過去,鄰座小伙子的手機響起,對方是一位從長沙回北京的乘客,他說他撿到了陳小姐的手機,并已交至車站派出所民警。陳小姐大喜,趕緊打電話到車站派出所詢問,經信息核對后,民警告訴陳小姐待她回長沙后,憑身份證明就可以去領取。
今年9月,福建一位老人走失,其家人在“丟丟”上發布了尋人啟事。通過同城推送功能,不到兩小時,當地的愛心人士向長沙總部打來電話,稱已發現老人的去處。通過信息對接,其家人很快將走失的老人接回。王楠告訴記者,這個平臺正在“溫暖”著更多失主的心。
據粗略統計,該公司自今年創辦以來,僅長沙每個月丟失物品在萬件以上,通過丟丟平臺80%丟失物品失而復得。記者上網打開網頁,來自全國各地的用戶在不停地發布各種信息。王楠說,這個社會還是好人多,大家只是缺少一個平臺而已,在公司辦公室,18個平均年齡在24歲的男女員工正聚精會神地工作著。
提起創辦丟丟公司,王楠說是因為朋友一件小事而引發創業靈感。一個朋友把包落在出租車上,托他前往長沙一家的士站領取。在失物招領室里,王楠見到了堆積如山的錢包、手機、衣服、證件等各式物品。工作人員告訴他,有的東西都存了3年了,希望有一個統一的信息平臺,讓東西物歸原主。
“我就想,能不能有一種手段,幫助更多的人找回東西,也方便了拾物者。”王楠想要打造一個失物招領平臺。今年他在妻子的支持下,投資200多萬,創辦了這家公司。提起公司收入來源,他說,我辦公司不全是為了賺錢,如果每個失物者給平臺捐一塊錢,那每天的收入少則幾千,多則上萬,現在公司剛開始,主要是以公益推動社會影響力,再通過其他方式與企業合作。
責任編輯:黃凌睿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