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政
  • 地方
  • 法治
  • 經濟
  • 銀行
  • 股票
  • 產業
  • 汽車
  • 酒業
  • 旅游
  • 體育
  • 創業
  • 共青團
  • 圖片
  • 城市
  • 專題
  • 要聞
  • 環保
  • 財經
  • 基金
  • 證券
  • 教育
  • 能源
  • 訪談
  • 文化
  • 科技
  • 輿情
  • 視頻
  • 房產
  • 企業
  • 大宗商品
  • 書畫
  • 食品
  • 家居
  • 廣告
  • 健康
  • 資訊
  • 公益
  • 民生
  • 手機
  • 網評
  • 理論
  • 黨史
  • 讀書
  • 時尚
  • 傳媒
  • 生活
  • 服務
  • 綜合
  • 商訊
  • 醫療
  • 育兒
  • 消防
  • 生態
  • 大數據
  • 物聯
  • 體育
  • 創投
中國產經新聞網 財經

國際志愿者實習風靡 行業痛點仍存

2018-08-23 09:55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

摘要:海外實習不同于國內的社會實踐,學生在異國他鄉不僅要面臨語言障礙,還可能會出現各種生活和工作挑戰,因此相關機構把學生送出去之后的服務一旦跟不上,就會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實習體驗,背離項目初衷。

本報記者 毛小北報道

暑假已經過了大半,在大學生紛紛曬出的假期照片中,有人天南海北的旅游,有人參加國內企業的實習。但其中有一批學生,卻選擇去異國他鄉做不輕松但有意義的海外志愿者實習,國際志愿者實習的風潮正在高校之間興起。

堅持理論學習、創新思維和社會實踐相統一,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的相繼出臺,把國際化人才培養和實踐育人的教育要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在此背景下,近年來不少高校都在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項目,不少教育機構也選擇和高校聯動,推出了豐富多彩的海外實習實踐項目,在幫助學生實現成長的同時,也為高校國際化建設、甚至是民間形式的中外交流做出了貢獻。

助力青年學生突破式成長

如今,利用空閑時間參加國際志愿者實習項目的大學生越來越多。除了傳統的海外研學、國際交流生等形式,國際志愿者實習儼然成了國內大學生赴外交流的新潮流,復旦大學的郁維安和上海大學的王曉藝就是其中的例子。

“有一句話叫Life begins at the end of your comfort zone. 只有當我們踏出自己的舒適圈時,才能真正成長。所謂成長,其實是自我的突破,自我的翻新,不是因為體驗過了不同的文化而成長,而是由一日三省吾身,多看多聽多思考,才認識到新的自己。假期可以有一千種過法,遇到一千個不同的人,做一千種不同的事,很幸運自己選擇了這個項目,踏出了舒適圈,收獲了新的自己……”郁維安在自己的實習感悟中寫道。

“寄宿家庭的熱情款待沖淡了異國他鄉的恐懼,實習場所的同事用他們的耐心與好奇打破了語言交流的障礙。在圣地亞哥一個月時間是短的,因為還沒有來得及擁抱每一個遇到的人,還沒有來得及傾聽每一個故事;但同時,這一個月的時間也是長的,比起單純的赴美旅游,我得到了實習機會,結識了一波友好的同事,收獲了在圣地亞哥的一個大家庭。感恩在這一個月里遇到的每個人,也感恩在圣地亞哥遇到的每件事,那些教會我溝通、獨立、自強的每一件點點滴滴,都會成為我牢固的磚瓦,指導我勇敢的面對未來……”王曉藝在回憶自己的國際志愿者實習經歷時依舊很感慨。

據記者了解,郁維安和王曉藝參加的國際志愿者實習項目,均是通過中國對外友好合作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外服)搭建的相關平臺完成的。進入21世紀后,中外服一直利用民間友好渠道,不斷推出各類海外實踐交流項目,國際志愿者實習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項目之一。該項目的參與者以國際志愿者的身份進入海外非營利性機構或企業,與當地同事及國際學生并肩開展為期4-12周的職場學習與實習活動,實習企業方向眾多,涵蓋教育方向、藝術文化方向、社會公共服務方向等八大實習方向。

對于如今在大學生群體中興起的國際志愿者實習熱,中國對外友好合作服務中心中美國際教育文化交流部總監孫金生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教育文化交流項目,這類項目可以讓申請人深入觀察、親身體驗并積極參與到海外組織的運行當中,申請人在提高英語溝通能力的同時,可以全面了解機構的運作機制及文化背景,極大豐富申請人的人生閱歷,幫助其確認未來發展方向。

具體到青年大學生來說,通過實踐學習有助于提高其跨文化溝通和交際能力,培養跨文化觀念與服務社會的意識,幫助他們獲得海外工作經驗,了解專業領域的發展運作模式及先進的管理方式,從而在未來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社會,為我們的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助力高校、人才國際化交流與發展

“要重視實踐育人,堅持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智聯招聘2018年大學生求職指南》也對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做出了生動說明。記者在該指南中發現,本屆畢業生認為“有相關實習經歷”是拿到offer的關鍵,比例高達43.88%。而在畢業后沒拿到offer的人群中,有24.44%的畢業生認為主要原因是“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選什么樣的工作”。對此業內認為,畢業生就業迷茫很多時候是因為其對于企業運行、專業落實的信息占有量太少,也即社會實踐太少。

“國內的高校其實已經開始專注這個問題了。”中國對外友好合作服務中心中美國際教育文化交流部項目主任余敬波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進一步稱,之前我們跟國內的許多名校溝通時了解到,國內名校的學生在學術能力上很強,但學生的社會實踐和社會服務能力方面比較薄弱,如今各高校也開始加強在學生社會實踐能力方面的培養,結合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需要,國內高校會選派優秀的學生前往不同的國家的企業進行實習和實踐。

“國際化”正在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據悉,過去我國高校國際化的思路主要是吸引國外知名高校到內地來合作辦學,從國外名校招聘優秀華裔人才回國,進行校際合作建立交換生制度等等。但如今海外志愿者、海外實習等形式,正在成為高校國際化、人才國際化發展的補充途徑之一。

更重要的是,在余敬波看來,國內學生出國以后,其實就是一個個國際文化交流的使者。學生通過海外經歷可以開闊眼界豐富閱歷,但對于海外的實習企業或者寄宿家庭來說,這也是它們和中國進行民間文化交流的契機,這種交流和學習是雙向的。

余敬波舉例指出:“我們去美國考察寄宿家庭的時候,發現有的家庭會根據中國習俗掛春聯貼福字,在廚房也會看到筷子等餐具。對于剛到美國不太適應美國食物的學生們,有的寄宿家庭家人還會為我們的學生特意準備米飯等食物,這說明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在了解中國,我們的學生通過這種‘民間外交’的方式,在向海外傳播中國的文化和發展現狀,這有利于消除國際間的文化誤解。”

行業痛點仍待規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因為國際志愿者實習項目響應了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目前國內的部分教育機構也開始越發看重這塊潛力巨大的市場,爭相推出了類似的海外體驗項目,但行業痛點也被逐漸暴露了出來。譬如:有的機構存在相關資質不全,組織管理松散,安全隱患大,“商業味兒”濃重等現象。

對此,孫金生對記者表示,目前市場中推出類似項目的機構主要存在的問題還是后期服務不到位,學生在境外參加項目期間頻繁遇到無人幫助解決問題的情形。海外實習不同于國內的社會實踐,學生在異國他鄉不僅要面臨語言障礙,還可能會出現各種生活和工作挑戰,因此相關機構把學生送出去之后的服務一旦跟不上,就會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實習體驗,背離項目初衷。

以中外服自身為例,中外服自2006年開展相關項目以來,累計輸送了2萬余名學生赴海外交流實習,已經建立了成熟完善的后期服務體系。這對其他部分“跟風”入場的機構來說,不管是人力和精力,都可能難以應對這種高壓的后期工作,出現問題也在所難免。

“當然,每個學生對于項目的理解和認知程度可能也有所不同,學生性格差異等因素也會對項目效果產生影響。”孫金生指出,但總的來說,我們還是要嚴格按照出行前的項目承諾來執行操作,在保證學生安全的第一前提下,引導學生積極理解和融入項目,從而保證學生在國際交流項目中能有所收獲,真正實現項目價值。

責任編輯:黃凌睿

10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

用戶登錄

用戶名

密碼

下次自動登錄 忘記密碼
沒有賬號 馬上注冊

使用第三方賬號登錄

QQ賬戶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綁定手機

今日推薦

  •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以黨建工作凝聚報社發展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以黨建工作凝聚報社發展內生動力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以黨建工作凝聚報社發展內生動力

  • “應急”成為社會生活的重要產業應加快發展
    “應急”成為社會生活的重要產業應加快發展

    “應急”成為社會生活的重要產業應加快發展

  • 北京月均房租升至近5000元 專家:多渠道增
    北京月均房租升至近5000元 專家:多渠道增加租賃住房供應

    北京月均房租升至近5000元 專家:多渠道增加租賃住房供應

  • 上半年煤企利潤總額1564億元 行業效益持續
    上半年煤企利潤總額1564億元 行業效益持續好轉

    上半年煤企利潤總額1564億元 行業效益持續好轉

  • 網易的“中場戰事”:電商規模擴大 游戲營
    網易的“中場戰事”:電商規模擴大 游戲營收縮減

    網易的“中場戰事”:電商規模擴大 游戲營收縮減

  • 技術創新+精細化服務雙催化上半年司爾特成
    技術創新+精細化服務雙催化上半年司爾特成績亮眼

    技術創新+精細化服務雙催化上半年司爾特成績亮眼

推薦圖片

  • 架構合作共贏橋梁 開創服務貿易未來
  • 青島已開行中亞國際班列3039列
  • 科技引領智慧生活
  • 小小“工程師”

推薦視頻

  • 護苗凈網從我做起
  • 架構合作共贏橋梁 開創服務貿易未來
  • 青島已開行中亞國際班列3039列
  • 科技引領智慧生活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工作機會 | 聯系我們 | 留言本
中國產經新聞網京ICP備12045245版權所有:Copyright ? 2006-2017cie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
官方微博
中國產經新聞網官網 www.58969847.com
网球规则与打法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