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流加速布局 未來將重塑城市空間格局
本報記者 趙碧報道
今年第十個雙十一即將到來,在電商成交量每年都跨越式增長的同時,物流行業也在加速發展。
幾年前的雙十一,曾經一度發生過下單一個月快遞都沒有送達的情況,給商家和消費者都造成很大困擾。現如今,為解決這個問題,電商和物流公司開始借助強大的智能科技,發展智能物流,讓貨品更加快速安全地到達消費者手中。
互聯網巨頭也在加速布局智能物流,壯大物流行業。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為物流行業賦予了更好的發展潛力,加快傳統物流向智能物流的轉變。
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現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劉秉鐮認為,物流業發展呈現新模式、新技術、新特征、新格局四大變化。在模式上,企業需要了解大數據、人工智能可能對未來物流業和服務對象產生的沖擊。在技術上,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快速發展推動了物流業創新升級,新一代立體化、智能化物流體系正加快形成。在特征上,產業融合與資源共享越來越明顯。在格局上,物流業正加速升級并完善空間布局,提供更多智能服務和組織模式,不斷對外開放。
提速降本 智能物流布局加快
近兩年智能物流的發展速度非常快。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智能物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智能物流市場規模約為2669億元,同比增長21%,到2025年有望超過萬億元,市場潛力巨大。
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是物流行業,包括阿里巴巴和京東這樣的電商,和百度等互聯網巨頭都在加速布局智能物流。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7月4日,百度宣布,將與中國最大的商用車智慧服務平臺——獅橋展開深度合作,同時聯合各界開發者與主機廠開發智能駕駛貨車,共同建設干線物流運營解決方案。同一日,蘇寧物流與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聯合宣布,將加速落地物流自動駕駛技術,在2020年實現末端配送的自動駕駛技術普及和無人配送車的規模化量產。
背靠阿里巴巴的菜鳥網絡也在加速行進。為提升配送效率,菜鳥不斷推出包括菜鳥無人車、無人機、菜鳥快遞塔、菜鳥驛站智能柜、菜鳥小盒等系列智能黑科技,提供從最后1000米到最后0米的全面解決方案。
京東方面則是在今年夏季與德邦快遞合作,德邦快遞將依托京東智慧采購體系展開低值易耗品采購、定制化集中采購等系列合作,通過引入京東的基礎設施管理經驗和技術及服務實現德邦快遞的“降本增效”。
相關人士指出,第三方物流興起以后,我國物流成本降低了5%,通過流程優化組合以后,物流成本降低了5%-10%,通過創新技術應用,物流成本可能降低10%-20%,隨著智慧物流的應用,降本效果會更好。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分析道,巨頭加快布局智能物流,一則是市場形勢所逼。大數據及物聯網環境下物流市場,人、車、貨、倉等都將數字化,而互聯互通的大數據將導流物流更精準高效。不能打通數字流的物流企業或將淪為服務孤島,因不具備精準、高效物流能力或被市場拋棄。二則,經濟處于下行調整周期,而在經濟下行周期環境下,物流數字化、智能化變革的阻力要比經濟上行趨勢下的阻力小。
中研普華研究員覃崇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我國適齡勞動人口減少,人口紅利下降,再加上物流行業屬于傳統的勞動力密集行業,搬運、分揀等環節需要大量的人力,但是上述崗位工資不高,機械重復,對從業者來說并無太大吸引力。同時,“6.18”、“雙十一”等階段性的超高消費讓物流行業承擔巨大的壓力,而智能物流的快速、有效的工作效率,能大大緩解壓力。
智能物流的未來場景
目前,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無人超市等無人科技和智能技術,已成為當下領先物流企業的標配。
楊達卿說道,物流業正在從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科技將推進物流更高效精準。菜鳥網絡今年啟動IoT戰略,全面推進倉儲分揀、運輸等物流服務的自動化、無人化、智能化。目前階段,智能物流的推進,需要力求圍繞樞紐環節重點突破,優先推進倉儲等樞紐平臺的智能化,倉儲是物流全鏈條智能化的驅動器;需要注意全流程的標準化銜接,建立有全流程穿透力的數字主渠道,避免出現服務孤島。
從某種意義上說,智能物流確實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覃崇認為,目前我國智能物流還存在很多問題:管理機制不健全、智慧化程度低、技術落后、缺乏人才等。針對上述問題,首先要積極推進物流企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加大創新力度,同時,整合資源,推進智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資源共享,此外,借鑒國外經驗,培養相關專業人才,優化資源配置。
未來的物流會是什么樣?未來,由于物流已超越傳統貨物運輸的概念,現代物流體系將成為智能城市競爭力的核心戰略資源;通過智能物流建設,大大提升城市流通效率。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湘生指出,城市物流是供應鏈基礎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智能物流的重要實現場景。目前,不少國家相繼開展空間物流相關科學研究,以解決城市交通、安全、用地、成本效率等問題,自動物流系統將帶來全新的工作與生活方式。
業內認為,發展物流業要在推進技術、占有市場的同時,做好物流標準體系建設。要基于大數據提升物流管理技術,做好物流企業和企業物流的有效融合。要發揮市場機制,進一步統籌物流管理體制,消除地區障礙。
楊達卿認為,智能物流和智能供應鏈利于城市中“人、貨物、場站、車輛等高效聯動,讓城市物流的運轉更高效更精準,也讓城市產業供應鏈的協同更優化、更高效。這有助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和產業布局的優化。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城市發展將既包括利用智能城市建設實現資源有效利用,也包括城市空間的立體開發,從物流的角度而言,就是構建智能融合的城市空間物流配送新體系。
研究表明,地下物流系統不僅具有速度快、準確性高等優勢,而且是解決城市交通擁堵、減少環境污染、提高城市貨物運輸的通達性和質量的重要有效途徑,符合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發展要求,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選擇。覃崇也提到,目前世界上的一些發達國家在地下物流系統的可行性、網絡規劃、工程技術等方面展開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工作。
陳湘生認為,運用地下空間建設立體智能的物流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將成為緩解交通問題、環保問題,節約城市空間的有效手段。“基于智慧城市的物聯網、大數據和未來基礎設施統一規劃設計,自動物流系統必將給人類帶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發展模式。”
責任編輯:黃凌睿
網友評論